宋词唐诗(让你科举,没让你当大唐顶流)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_让你科举,没让你当大唐顶流最新章节免费阅读
宋词唐诗是穿越重生小说《让你科举,没让你当大唐顶流》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,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,作者“瞎子不摸眼”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,梗概:“宋词”苏河说道“宋词……怎么这么耳熟呢?”陈县令纳闷“陈大人莫非认识?”苏河好奇陈县令略作沉吟:“我记得本县有个少年赌鬼就叫宋词,两年前因为欠债不还,结果反把催债的打了一顿,此事还闹到了衙门”“正是此人”苏河哈哈一笑就连一县之主都知道,宋词这厮也算年少成名了只是这名有点特殊味道“看来他已经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”陈县令感慨:“后生可畏啊!”“陈大人”苏河拂了拂须,神色和语气都渐......

第8章 敲门的诗 免费在线阅读
贵妇圈的事尉迟泉虽然不清楚,但他提供了一条并不算秘密的线索,苏蕊生前与张悦的夫人元氏私交甚好。
于是,从铁匠铺出来之后,宋词回客栈写了一封拜帖后,亲自送到张府。
八月桂花香。
此时元氏正在园中赏桂,婢女上前道:“娘子,门房递上来一封拜帖。”
元氏的鼻息停在一株盛开的桂花前,芳唇微微张开:“不见。”
“可那人自称是龙华军使裴昱的弟子。”婢女提醒道。
“嗯?”元氏微微一愣,摘取了一片桂花蕊放在唇舌之间:“还是不见。”
婢女担心元氏不知其中利害关系,提示道:“娘子,裴昱将军毕竟是阿郎请到并州协同办案的,这会不会驳了他的面子?”
元氏淡淡的笑:“相公昨夜与我说起过,此人名叫宋词,是从西曲县来参加今年并州秋闱的学子。”
“西曲?”婢女微微皱眉:“西曲无学子的那个西曲?”
“嗯。”元氏点点头:“昨日席间,宋词便想通过裴将军的关系参与到冯刺史的案件中来,但被相公委婉推拒,多半是心术不正之辈。”
婢女本来觉得那宋词长得人模人样的,又是龙华军使的弟子,这才好心在管家娘子面前多提了两句,没想到竟然是西曲学子,不禁大失所望。
别了管家娘子,她便将那拜帖送还给宋词,托词:“郎君,实在抱歉,娘子身体不适,不宜见客。”
不见?
宋词怎么有点不信呢,详问道:
“张家娘子可曾看过拜帖?”
“不见就是不见,跟看不看帖子有何干系?”婢女没好气道。
宋词顿时明白了,元氏绝对没有看过自己写的那封拜帖。
“请张家娘子务必翻阅拜帖,若还是不见,此后绝不叨扰。”
言下之意,就是元氏不看拜帖,他绝不会走。
果然是西曲无学子,尽想着走偏门。
婢女瞅着这位相貌堂堂却心术不正的西曲学子,愈发不顺眼了:“你简直就是个无赖!”
“劳烦。”宋词轻轻一揖,以示郑重。
婢女无奈,对方毕竟是考生,而她只是个身份卑微的下人,还是拿着拜帖回去园中通报了一声:
“娘子,那人非说要你亲眼看了拜帖,若是还不见,才肯走。”
“呵!西曲学子。”元氏冷笑一声,道:“打开帖子,念来听听。”
婢女打开拜帖一瞧,愣住了:“娘子!这————”
“怎么了?”元氏问。
“这不是拜帖,而是……”婢女咬着牙道:“一首诗。”
“西曲学子还会写诗?”元氏讥笑一声:“念。”
婢女虽然没读过什么书,但身在高门显贵的家中,耳濡目染,多多少少比寻常人多了些见识。
她断定,这是一首极好的五言绝句。
咽了咽口水,正色念道:
“不是人间种,移从月里来。广寒香一点,吹得满山开。”
“是桂花。”元氏惊讶。
……
婢女重新返回府门:“娘子已阅拜帖,请郎君进府一叙。”
那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《咏桂》。
宋词之所以选中它来当敲门砖,一是八月正是桂花佳季,二是唐诗三百首中实在没找到合适的,三是听客栈的老板提起元氏极其喜好诗词文章,尤其对写出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的长安少年诗人王维和田园诗人孟浩然最为青睐。
以诗敲门,看来正对胃口。
俄顷,宋词在婢女的带领下来到花园,对着那丰腴妇人的背影轻轻一揖:“在下宋词,见过张家娘子。”
元氏回身一瞧:“倒是个风华正茂的小郎君。”
宋词微微一笑。
元氏捧着捧着拜帖,又问道:“传言西曲无学子,你竟能写出此等好诗?”
显然,她对西曲学子能写出此诗,是有所质疑的。
宋词虽然是个文抄公,但杨万里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,倒也不心虚:“谣言止于智者。”
“你倒是跟以往的西曲学子有些不一样。”元氏当然不会承认自己是听信谣言之辈,开门见山道:“说吧,煞费苦心的登门拜访,所为何事?”
“自然不是娘子想的那般。”宋词道。
“哦?”元氏饶有兴趣道:“小郎君以为我想的是什么?”
“西曲无学子。”宋词淡淡道:“先前我已向门房声称自己是裴昱弟子,娘子不肯见我,显然以为我是为了今年并州秋闱而来的。”
“难道不是吗?”元氏反问。
宋词胸有成竹道:“在下自问可以凭本事博前程,无需走那歪门邪道。”
“所以,小郎君此来只是为了像我献诗?”元氏笑道。
“惭愧!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。”宋词也不拐弯抹角了:“实不相瞒,在下今日登门,是为了冯刺史一案。”
元氏沉吟片刻,道:“查案是官府的事。再有四日便是秋闱,你不温习功课,掺和这事做什么?”
“一则是兴许使然,二则是无需温习功课。”宋词道。
元氏瞧了他一眼。
少年郎眼里有光,话说得也真诚。
虽说后宅之人不宜参与公务。
但,人家送上了这么一首好诗,打赏银子显得俗气,完全不表示,心里又不是滋味。
谁让这诗写得正合时节、正中心意呢!
她叹息道:“也罢,看在这诗的份上,我可以帮你一次。但事先声明,凡涉及官府公务,我一个字也不会透露。”
“娘子放心,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,而且还可能帮助张大人早日侦破此案。”宋词微笑道。
“如此最好。”元氏点点头:“你想从我这儿知道什么?”
“苏蕊!”
……
半个时辰后,宋词听完想听的话后,正欲离去。
“小郎君。”元氏喊道。
“嗯?”宋词驻足回首。
元氏撩了撩耳畔青丝,微微一笑:“小郎君的诗写得极好,日后若是再写出好诗,烦请托人送一副抄件过来。”
宋词轻轻一揖:“好。”
元氏也轻轻一揖:“若是日后有机会在长安见到王维,能否替我求一道亲笔手书?”
宋词颔首:“好。”
元氏轻轻一揖,作别。
……
辞别元氏,宋词又前往刺史被害案的案发现场。